《齊人攫金》是一篇出自《列子·說符》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簡短而生動的情節,揭示了人性中貪婪與虛偽的一面。原文如下:
>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愧其家室,出則愧其知友。其妻曰:“子無乃惰乎?何不修于身?”其人曰:“吾欲得金。”其妻曰:“金,可得也,何為不取?”其人曰:“吾無以為資。”其妻曰:“吾能助汝。”于是,其妻夜竊其金,以與夫。其夫見之,大怒曰:“吾非不知此金可取,然吾不敢取,豈以汝為盜耶?”
這段文字雖短,卻寓意深刻。故事講述了一個喜歡打獵但屢屢失敗的齊國人,內心充滿愧疚。他的妻子勸他修身養性,但他卻說:“我想要的是金子。”妻子便幫他偷取金子,結果反而被丈夫責罵,認為她行為不端。
翻譯與解析:
原文: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
翻譯: 有一個齊國人很喜歡打獵,但他長時間努力卻一無所獲。
原文:
入則愧其家室,出則愧其知友。
翻譯: 回家時感到對家人羞愧,出門時又覺得對不起朋友。
原文:
其妻曰:“子無乃惰乎?何不修于身?”
翻譯: 他的妻子說:“你難道不是懶惰嗎?為什么不修養自己的品德呢?”
原文:
其人曰:“吾欲得金。”
翻譯: 那人回答:“我想得到金子。”
原文:
其妻曰:“金,可得也,何為不取?”
翻譯: 妻子說:“金子是可以得到的,為什么不去拿呢?”
原文:
其人曰:“吾無以為資。”
翻譯: 那人說:“我沒有資本去獲取。”
原文:
其妻曰:“吾能助汝。”
翻譯: 妻子說:“我可以幫你。”
原文:
于是,其妻夜竊其金,以與夫。
翻譯: 于是,妻子在夜里偷偷拿走了家里的金子,送給丈夫。
原文:
其夫見之,大怒曰:“吾非不知此金可取,然吾不敢取,豈以汝為盜耶?”
翻譯: 丈夫看到后非常生氣地說:“我知道這金子可以拿,但我不敢拿,難道你就是小偷嗎?”
寓意分析:
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實則心懷貪念的人。齊人雖然口頭上說自己“不敢取”,但實際上他內心渴望金錢,甚至不惜讓妻子去偷。而當妻子真的行動后,他卻反過來指責妻子“是小偷”,表現出強烈的虛偽和道德雙重標準。
這反映出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有些人并不真正追求正道,而是希望走捷徑、占便宜,一旦事情暴露,就推卸責任,甚至將錯誤歸咎于他人。
總結:
《齊人攫金》雖短,卻蘊含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們,真正的修養不僅在于外在的行為,更在于內心的誠實與自律。若一味追逐利益而不顧道德,最終只會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