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人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我11歲的侄女總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做什么事情都顯得很“多動”,大家開始擔心她是不是得了多動癥。其實,很多人對“多動癥”這個概念并不太清楚,只是看到孩子表現得比較活躍,就容易聯想到它。那么,到底什么是多動癥?它的典型癥狀又有哪些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多動癥”的正式名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活躍和沖動行為。但并不是所有“多動”的孩子都是ADHD,有些孩子可能只是精力旺盛或者性格活潑。
那么,多動癥的常見癥狀有哪些呢?
1. 注意力難以集中
孩子在學習或做事情時容易分心,經常忘記老師布置的任務,或者在完成作業時頻繁被打斷。他們可能看起來“走神”,對細節也常常忽略。
2. 坐不住、不停活動
即使在需要安靜的場合,比如課堂上或吃飯時,孩子也很難保持靜止,總是不停地動來動去,甚至在座位上扭動、拍打桌子等。
3. 說話過多、打斷他人
他們可能在別人講話時插話,或者在不適當的時候大聲說話,表現出較強的沖動性。
4. 組織能力差
容易丟三落四,做事沒有條理,經常找不到東西,或者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5. 情緒波動大
多動癥的孩子可能更容易煩躁、焦慮,甚至出現一些行為問題,如與同學發生沖突、不服從規則等。
不過,這些癥狀是否意味著孩子真的患有多動癥,還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因為有些孩子只是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類似的行為,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改善。
對于你提到的侄女,如果她的行為已經影響到學習、社交或家庭生活,建議家長盡早帶她去正規醫院的心理科或兒童發育行為科進行檢查。醫生可能會通過觀察、行為評估以及家長和老師的反饋來做出判斷。
同時,家長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比如,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鼓勵她參與體育活動以釋放多余的能量,幫助她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多動癥并不是一種“壞孩子”的標簽,而是一種需要科學理解和正確引導的狀況。只要家長耐心對待,配合專業治療,大多數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