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的長河中,有一句名句穿越了千年的時光,至今仍讓人回味無窮。這便是元好問所作《摸魚兒·雁丘詞》中的那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話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成為了千古流傳的經典。
這首詞最初創作于金朝時期,當時作者元好問途經山西汾水時,目睹一對大雁因一方被獵殺而另一方殉情而亡的悲壯場景,深受觸動,遂寫下此詞。原詞如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從字面上看,“問世間,情是何物”這一句設問開篇,引發讀者對愛情本質的深刻思考。“直教生死相許”則進一步強調了這種情感的力量,超越了生死界限,展現了至死不渝的愛情觀。這種對于真摯感情的執著追求,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并不罕見,但能以如此生動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并且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作品卻寥若晨星。
整首詞通過描寫自然界中鳥類之間那種忠貞不渝的關系,將抽象復雜的人類感情具象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并產生共鳴。同時,它還蘊含著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既然連動物都能做到如此純粹地愛戀彼此,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感情呢?這種追問無疑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此外,《摸魚兒·雁丘詞》的語言優美典雅,富有音樂美感。例如“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通過對時間流逝以及空間距離變化的描述,既表現出了這對大雁長久相伴的美好回憶,又暗示了它們最終不得不分離的命運;而“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則借助環境描寫渲染出一種孤寂凄涼的氛圍,襯托出主人公內心的痛苦掙扎。
總之,《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不僅是一首關于愛情的贊歌,更是一部探討人性與自然關系的偉大詩篇。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內心深處那份最原始、最純粹的感情,并鼓勵我們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勇敢堅持自己的信念。正如元好問所言:“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真正的愛情永遠不會隨時間消逝,而是會像這座雁丘一樣永遠屹立在那里,供后人瞻仰、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