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如圭臬的成語解釋及意思】“奉如圭臬”是一個常用漢語成語,用來形容對某人或某事極其尊重、敬仰,將其視為至高無上的準則或標準。該成語源于古代對玉器的高度重視,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一、成語解釋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奉如圭臬 |
拼音 | fèng rú guī niè |
出處 | 《禮記·曲禮上》:“奉若圭臬。” |
字面意思 | 把圭和臬當作神明一樣供奉 |
引申意義 | 將某人或某物視為最高準則或權威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表達對權威、經典、名人等的高度尊敬 |
近義詞 | 奉為圭臬、奉若神明、尊崇備至 |
反義詞 | 置若罔聞、漠不關心、不屑一顧 |
二、成語含義總結
“奉如圭臬”原意是指將圭和臬這兩種古代重要的禮儀用具視作神圣之物來供奉,后引申為對某種思想、人物或原則的極度推崇和效仿。在現代漢語中,這一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位導師、學者、經典著作或某種理念的極高敬重,甚至將其奉為行動的指導原則。
例如:
- 他對孔子的思想奉如圭臬,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經典。
- 在學術界,他的理論被許多學者奉如圭臬。
三、使用注意事項
1. 適用對象:多用于對權威、典范、經典等的尊重,不宜用于日常瑣事。
2. 情感色彩:帶有強烈的敬仰與推崇意味,語氣莊重。
3. 搭配習慣:通常與“為”、“作”、“視”等動詞連用,如“奉為圭臬”、“視如圭臬”。
四、總結
“奉如圭臬”是一個富有文化底蘊的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權威與經典的敬畏之情。在現代語境中,它依然廣泛應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場合,表達對某種思想、人物或原則的高度認可與尊重。
成語 | 奉如圭臬 |
含義 | 將某人或某物視為至高無上的準則 |
用法 | 表達高度敬重與推崇 |
文化背景 | 起源于古代對玉器的崇拜 |
適用場景 | 學術、思想、道德等領域 |
通過了解這個成語的來源與用法,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掌握其含義,也能更準確地在寫作與交流中運用它,提升語言表達的深度與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