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也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量寫作田園詩的詩人,他的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田園生活為主,表現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他高潔的人格和超脫的生活態度。
詩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兩句,描繪了詩人隱居田園的生活環境。雖然身處人群之中,但卻沒有世俗的喧囂,表現出詩人遠離塵世紛擾、追求心靈寧靜的心境。“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則進一步闡述了這種心境的來源——只要內心保持淡泊寧靜,即使身處鬧市也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
接下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通過描寫詩人悠閑自在地采摘菊花的情景,以及不經意間看到遠處的南山,生動地展現了詩人安閑自得、悠然自樂的精神狀態。這兩句詩意境開闊,語言優美,被譽為千古名句,成為后人表達閑適心境的經典范例。
最后,“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幾句,通過對傍晚時分山中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同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點明了詩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深藏于內心的感悟和體驗。
整首詩語言樸實自然,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它不僅反映了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更體現了他追求精神自由、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學。這首詩至今仍被人們廣泛傳頌,成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