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經典散文,文章通過回憶童年生活中的點滴,表達了對父親深深的懷念之情。這篇課文以時間為序,交織著現實與回憶,情感真摯動人。
文章開篇就點明了主題:“爸爸的花兒落了。”這里的“花兒”不僅指實際種植的花朵,更象征著父親的生命和希望。作者通過對小學畢業典禮這一天的回憶,展現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蛻變,同時也揭示了父親離世后她所承受的心理沖擊。
在敘述過程中,作者巧妙地運用插敘手法,將過去與現在交替呈現。比如,當英子站在學校禮堂里領取優秀生獎狀時,腦海中卻浮現出小時候父親教她騎自行車的情景;當她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家庭的支柱時,又回想起父親病重期間的種種細節。這些回憶既豐富了故事情節,也深化了主題思想。
文中還多次提到父親種下的夾竹桃,它成為了貫穿全文的重要意象。“夾竹桃不是最美麗的花,卻是我最愛的花。”這句話體現了英子對父親復雜而深沉的感情——雖然父親并非完美無缺,但他給予女兒的愛卻是真實且深厚的。而當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后,“我”看到院子里那盆夾竹桃凋謝了,這不僅是自然現象的表現,更是內心悲痛情緒的一種外化。
此外,《爸爸的花兒落了》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父親臨終前留給英子的話:“不要怕,無論多么困難的事情,你都要堅強地去面對。”這句話鼓勵著英子勇敢地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同時也啟示讀者要學會獨立自主,在逆境中尋找力量。
總之,《爸爸的花兒落了》通過細膩的文字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又略帶憂傷的家庭畫卷,讓我們感受到親情的偉大以及成長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磨難。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體會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并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