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曹植所作的一篇辭賦,以其優美的文辭、深邃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而著稱。這篇賦以神話傳說為背景,描繪了作者與洛水之神——洛神之間的相遇與別離,寄托了詩人對理想愛情的向往與現實的無奈。
原文如下:
>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見,仰則千丈。見人之形,非夫常類,目似流星,眉如遠山。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蕖出綠波。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纖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難。披羅衣之璀璨,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飾耳。雖處幽閨,不異乎昭陽。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休矣!其神也,有靈有光,若隱若現。或乘舟而來,或步月而至。余心悅之,不能自已。遂命仆夫,整駕而行。然神人殊途,終不可得。惟留余恨,長懷于心。
結語:
《洛神賦》不僅是一篇描寫愛情的文學作品,更是曹植情感世界的深刻寫照。他通過洛神這一意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對現實的無力感。全文辭藻華麗,意境深遠,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至今仍被廣泛傳誦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