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是什么意思
發布時間:2025-03-06 00:05:23來源:
哥特式(Gothic)一詞最初來源于日耳曼部落哥特人,但現代常用以描述中世紀晚期至文藝復興早期的一種建筑風格和藝術形式。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紀的法國,并迅速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這種風格最顯著的特點是高聳的尖頂、精細的飛扶壁、彩色玻璃窗以及復雜的雕刻裝飾。
在建筑上,哥特式結構追求垂直感與光線效果,教堂內部高大的拱頂與巨大的窗戶讓陽光可以自由灑入,創造出神圣而神秘的氛圍。此外,哥特式還影響了雕塑、繪畫等多個領域,成為那個時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文學中,“哥特式”通常指一種充滿恐怖、神秘元素的小說類型,如《弗蘭肯斯坦》等作品,這類小說往往設定在陰森古堡或荒涼廢墟之中,充滿了超自然現象與心理恐懼。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